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与推进路径研究
2023-05-30 18:02:00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深入把握并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脉络,从而毫不动摇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形成,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

  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一、“五位一体”内涵意蕴的逻辑生成

  (一)传统外源性现代化引申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人民及中华民族饱受磨难困苦,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如何发展生产力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问题便浮现在眼前。由此可见,中国走上通向现代化之路的大变革是由外力推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压力形成为主要的推动力。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把现代化从社会大变革诸流向中的一个流向逐渐上升为主流,即占主体地位。

  (二)建国后三次阐述现代化内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届二中全会指出,要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尽最大努力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任务。对于占国民经济90%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向着集体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随后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不能及时建立起先进的现代化农业、工业及国防和交通运输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且科技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此外,更要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科学技术现代化。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我国人民的共同目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有强大的工业和农业、有高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首先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发展重心,其次要大力发展重工业,这是中国农业国转向向工业国的必经之路,最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这是一条切实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三)新时代“五位一体”内涵的阐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五位一体”共包括五个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时代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结合。

  政治建设,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同时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文化建设,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对于外来文化,要批判地吸收。

  社会建设,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提高和保障民生水平,首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其次要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同时还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即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新中国。

  二、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实践脉络

  (一)一元单线的赶超型现代化战略(1949-1978)

  一元单线的发展论就是指每种社会经济形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历史过程中只同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而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水平又是一次性完成的。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在很多工业领域甚至还是空白。因此,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国家工业化确定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为了弥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验的不足,我国学习和借鉴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鉴于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要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改革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须的,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并举等等。

  为走好中国工业化道路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必须要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工业、国防和现代科技的现代化强国。为了目标的实现,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我们要建成一个比较独立而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第二,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追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第四,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第五,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新时期现代化战略(1978-2017)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基础,以“小康”来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象化形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发展,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作用,接连形成“三步走”“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初步提出“五位一体”现代化布局,在一些国家发展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三)新时代现代化战略(20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特殊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现在,我们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式现代化承载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独创的,以自身的实践打破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迷信,超越了线性发展的逻辑,超越了资本主导的逻辑,超越了“国强必霸”的逻辑,是一条人间正道。中国式现代化拓宽了后发型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早发型现代化国家垄断了对现代化问题的解释权,将自身的现代化途径和方式在全世界推行,而一些照抄西方模式的国家并未成功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则为后发型国家走出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为后发型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和保障。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国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追求现代化的光辉历程,既展示了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功绩,又为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前进方向。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脉络中得出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中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正确处理物质生产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在新的百年必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领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上来。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以往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是指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使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而归根结底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立国先立人,治国先治人,治人先治心,推进发展思想的落实和执行首先必须凝聚共识,凝聚人心。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需要攻坚克难,解决人心向背、力量对比问题,必须达成最大共识、赢得广泛认同。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新的战略眼光和新的战略思维看待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具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同时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历史性跨越。首先是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其次是从短缺经济时代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再次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局,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然到了转折的关键节点,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找到新的突破口。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党和人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都是通过不断斗争赢来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百年来我们党面临的种种艰难困境,是一步一步在磨难中成长,使国家和人民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斗争,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和骨气,不惧怕任何困难,坚定理想和信念,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之快,得益于坚强的执行力,推动发展目标快速实现;得益于稳定的政治和发展环境;得益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及其锻造的巨大韧性,使我们掌握了发展主动权。站在如今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领导下,未来将持续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代子越)

  实习编辑:梁艳姬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