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西安思源学院第七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在思源参观并举行联谊活动
2015-08-17 11:05:00
西安思源学院

  2015年8月9日,第七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参观访问西安思源学院。第七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荣誉团长、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荃,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部副部长冯大军,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李明富,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部长缪飞,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秘书长张平等随同台北大学等17所高校的82名台湾学生通过参观校园、走进陈忠实文学馆、聆听大师讲座等活动,与西安思源学院1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小时的联谊交流活动。校长李维民,副校长李光瑶、管忠民、李雪荣等西安思源学院领导出席了活动。

台湾学生参观西安思源学院校园沙盘模型

  上午8点30分,研习营学生乘车准时抵达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思源学院领导及1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图书馆广场迎接了研习营学生。研习营学生随后被分成三组,依次参观了西安思源学院创新成果展示厅、校史馆、陈忠实文学馆,共同感受了西安思源学院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台湾嘉宾在校领导陪同下参观陈忠实文学馆

  在校史馆,两岸学子相互交流了两岸高校的教育文化,了解了思源学院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和办学成果,激发了台湾学子对古城西安和思源学院的浓厚兴趣;在创新创业成果展馆,一件件精致的创新作品吸引了众多台湾学子围观和赞叹;在陈忠实文学馆,台湾学生近距离了解了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的文学创作历程,加深了对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认识。

台湾学生参观创新成果展馆

  上午10时,西安思源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座无虚席。由西安思源学院与台湾大学生研习营共同举办的“大师面对面”讲座活动正式开始。李维民校长代表全体师生对台湾大学生研习营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概况、白鹿原大学城建设情况以及西安思源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取得的显著成果,希望两岸高校以研习营活动为契机,不断增进感情,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双方办学优势,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台湾学子参观陈忠实文学馆

  第七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荣誉团长、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周荃在讲话中对陕西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由衷赞叹,并对西安思源学院周全的接待表示感谢。她说,两岸的交流莫过于心的交流,建议西安思源学院以及陕西民办院校在未来与台湾各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利用各自优势拓宽两岸教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大师面对面”活动现场

  随后,李维民校长与研习营团长周荃女士代表双方互赠纪念品。

李维民校长与周荃女士代表双方互赠纪念品

  西安古城历史悠久,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至今保留着周秦文化痕迹。10时30分左右,两岸学生在学术交流中心聆听了原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雷涛先生题为《炎黄文明与周礼秦制》的专题讲座。

原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雷涛先生为两岸学子作题为《炎黄文明与周礼秦制》的专题讲座

  雷涛先生是当代作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副院长、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雷涛先生在讲座中结合自己曾经在台湾的见闻和经历谈了两岸文化特点;他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借黄帝“釜山合符”的故事表示,数千年前,中华民族通过吸收各个部落、族群图腾的特征,形成了统一的象征符号“龙”,迎来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周礼秦制经过数千年的洗礼,被中华儿女沿袭至今。可以说,包容、互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基调和重要特点。

台湾大学生与雷涛先生积极交流互动

  雷涛先生妙趣横生的谈吐和对中华文化独特的理解博得两岸学子和嘉宾们积极互动与交流,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台北大学的学生从各自的理解角度对雷涛先生讲述内容进行了提问,雷涛先生还现场临池书写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书法作品勉励两岸学子,并与台湾大学林恩佑同学互赠纪念品。

两岸师生及领导嘉宾在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台湾大学生研习营此前已成功举办六届,超过500名两岸青年大学生参与其中,已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成熟品牌。本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以“文化、交流、体验、感知”为主题,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

  第七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参观访问西安思源学院,增进了台湾学子对西安古城及西安思源学院的了解,深化了两岸教育和文化的多元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两岸学子情感交流,为未来西安思源学院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张树灵 图/纪宇卿 张树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