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宝鸡文理学院:“四强化”推进“四提升”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2015-07-16 11:28:00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宝鸡文理学院把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着力点,深入贯彻落实中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精致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形成了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就业工作体系,营造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就业市场开拓,提升就业岗位服务能力。作为省属地方院校,该院不断强化市场意识,积极拓展校企新型合作关系,通过开展用人单位拓展活动、开展主题报告会、举办人才双选会等形式,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就业市场竞争新变化,注重加强与地方人社部门、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单位的协调与配合,邀请宝鸡市人社局、宝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宝鸡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担当起“红娘”角色,主动与地方企业进行联系,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对企业需求的人才积极推荐。同时,联合举办宝鸡市名优企业进校园招聘活动,大力邀请一批层次高、规模大、专业需求对口的用人单位来校参加招聘,提高就业质量和层次。

与此同时,主动出击,走出校门,走访各地区人事部门、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建立广泛供需联系,巩固老基地,创建新基地。2015年,先后与中国联政科技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就浙江地区校企对接达成合作意向,与济南陕西商会所属10余家企业达成毕业生就业推荐合作意向,与上海欧雅壁纸集团、上海春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济南陕西商会等单位签订了共建就业与实习基地合作意向书,为毕业生创造更加广泛的就业空间。

——强化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注重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开发新版就业信息网,信息点分布广泛,学生通过浏览查询,可全面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技能、就业程序、招聘信息、签约手续等信息服务,用人单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查询当年毕业生基本信息和招聘信息发布指南。

该院还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就业新媒体矩阵网络建设,构建网站、微博、微信“三位一体”的新媒体信息化宣传平台,以贴近学生、接地气的方式,为毕业生提供适用、有效的就业创业信息宣传服务,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同时,为了确保就业信息畅通,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还建立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加强信息通报。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学生职场实战能力。按照学院年初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就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加以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一是与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引进国内第一套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用科学测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做好职业规划;二是向全体毕业印发“就业指导服务手册”,开展就业政策进院系宣讲活动,使学生早谋划、早准备;三是重视学生就业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坚持每月定期举办就业工作辅导员工作沙龙,举办就业课程集体备课会,着力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

与此同时,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就业工作内涵,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5月启动了首届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文化节活动开展以来,紧紧围绕“点亮梦想,职场起航”这一主题,设计开展简历面试大赛、优秀校友报告会、就业榜样分享会、企业家进校园等10多项活动,参与学生达5000余人次,为广大学生搭建有效规划大学生活、学习就业知识、掌握求职技巧的平台,在校园有力地传递了“梦想自求职放飞,希望自就业起航”的文化理念,展示了文理学子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今后继续深化就业指导,推进就业文化建设探索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面对部分毕业生认识就业形势不够、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压力偏大的情况,注重教育引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的心理适应能力。一是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情民情,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峻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再发展,鼓励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部队去建功立业;二是加强重点帮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就业补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的排查和心理帮扶,要求学生辅导员主动为上述群体寻找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开展一对一谈话辅导,缓解毕业生的焦虑心理,增强毕业生求职的主动性;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和技能训练活动,通过增加实训课教学、开展专项考试辅导、举办就业指导报告会、校友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学会规划人生,转变就业观念,收到良好效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