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陕西理工大学经济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06-01 19:50:00
陕西理工大学
  专业名片
  专业名称:经济学
  学位授予门类:经济学
  标准学制:四年
  学院名称: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专业实力: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介绍
  经济学专业是陕西理工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具有三十多年办学历史,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有陕西省经济学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获批了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西省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专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服务省际毗邻的欠发达地区。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卓越经济学人才,建设国内一流、西部拔尖的经济学专业。     
  人才培养按照“创新创业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照“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推进本专业教育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转变,建立健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时代发展同步。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和渗透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工作,或从事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培养特色鲜明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下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坚持国家标准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按照国标开足开够基础理论课,围绕秦巴特色开设绿色发展、生态经济、贫困治理等特色课程;面向基层,服务区域战略。以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为中心,围绕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培养熟悉中国经济运行实践、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经济管理人才;深化学科交叉,拓宽学生视野。坚持经济学与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力与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拓展多学科视野,培养识行业、懂管理,会创新、乐实践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人才培养践行知行合一,突出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经济管理人员,且毕业生创业成功率较高。
  培养平台丰富
  本专业拥有“陕南绿色发展与生态补偿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江水源保护与陕南绿色发展研究”陕西(高校)新型智库、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经济学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
  同时,构建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与陕南片区政府、西北大学、深圳大学、长虹集团、陕文投、陕钢集团、腾讯、华为、广东雅思电子等合作共建单位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
  师资力量雄厚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8人,硕士生导师12人。拥有陕西青年突击手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 “汉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校外创新创业导师6人(知名企业高管)。
  近三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专项等国家级项目4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开展的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了学科建设、彰显了专业特色,反哺了教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研平台。
  培养效果显著
  经济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 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创业教育和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建设以打造、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平台为重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50余项,学生参与竞赛获奖率达30%以上。
  近三年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校友平均推荐率63.25%,且稳中有升,用人单位满意率连续5年高于96%,平均满意率97.6%。同时,一批毕业生经过发展成为单位中高层管理者,毕业生创业成功率达1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部分获奖证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