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逐梦前行 再创佳绩|西安培华学院“三下乡”又获7项省级荣誉
2022-10-27 09:06:00
西安培华学院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下发《关于2022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报》(陕团联发〔2022〕51号)文件,其中:
  西安培华学院荣获2022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西安培华学院青歌志愿服务队(医学院)、西安培华学院“情系平利,助力乡村”专业社会实践队(传媒学院)、西安培华学院培小智•科技实践团(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荣获“省级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三下乡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代表王雅璇(传媒学院团委书记)、星火计划青春实践团负责人潘虹同学(会计与金融学院会计学1901团支部)、大秦曙光筑梦队负责人冯泽亮同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2001团支部)获得“省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省级荣誉




  近年来,学校不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热情,引领培华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明理论、作贡献。2022年,在学校理事会和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培华青年以实践唤真知,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围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红色学习实践专项、“陕西希望工程基层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宣传培华”职业生涯体验专项、“青春聚力乡村振兴”—助力汉阴乡村振兴实践专项、“凝聚时代青春力量·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秦岭生态环保专项、“倾听禁毒声音·共创绿色家园”青少年法治禁毒防艾宣传教育专项、“巾帼志愿服务有爱”关爱留守儿童专项、“我为美丽乡村代言”专项、“大学生返家乡-到乡村(社区)报到”疫情防控专项、专业实践等10个类别,成立210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其中团中央立项项目达11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线上线下相结合,先后奔赴吕梁、长治、连云港、中山、青岛、唐山、合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等全国65个市地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共计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40个,收到来自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出具的实践证明、感谢信共计213封,发表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以上媒体报道共计2000余篇,中国青年网共计发表调研报告43篇。编印了《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实践团队风采录》《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媒体报道风采录》《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社会实践三下乡-调研报告全记录》《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实践基地及实践证明全记录》等4本实践成果集和《西安培华学院2022年“校地联动”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汉阴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成果集》1本专项实践成果集,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起来走进他们的三下乡故事
省级优秀团队
青歌志愿服务队

  西安培华学院医学院青歌志愿服务队推进“思想引领+实地实践”“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相融合,完善“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联动育人模式,由医学院党委书记王平安、医学院团委书记马肖带队,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以来,青歌志愿服务队以“青春聚力乡村振兴”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围绕艾灸理疗、肩颈按摩、义诊宣教、用药指导等方面开展生动的医疗服务下乡社会实践,并在安康汉阴挂牌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心灵感悟祖国发展,发放调研问卷500余份,撰写社会调研报告6篇,心得体会15篇,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等国家级媒体平台报道新闻36篇,三秦青年、陕西学联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平台报道122篇,秦岭二月、服务员小东等地方级媒体平台报道21篇,累计发表新闻报道共计179篇,服务人次达800余次,收到感谢信10余封,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情系平利 助力乡村"专业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情系平利,助力乡村"专业社会实践队一行9名队员,由学院团委书记王雅璇老师、党委书记江俊瑞老师、新闻传播系系主任童瑾老师统一带队前往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紧密结合专业所学,深入农村调研,助力茶乡发展。在实践期间,队员先后走访马盘山、三里垭、洪福茶山、蒋家坪村、桃花溪、化龙山风景保护区等多个地区,同时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展开合作,该团队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方向、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宣传,其事迹在各大平台各类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其中中国青年网、新华网客户端、中国网、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刊发10篇,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陕西青年网、群众新闻网、西安教育传媒网、安康新闻网等省市级媒体刊发29篇,平利县人民政府、共青团平利县委、平利文明网等区县级媒体刊发24篇,培华讯、培华青年、培华学工在线等学校媒体10篇,共计73篇。其宣传效果范围广、影响深,得到当地政府与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培小智•科技实践团

  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小智·科技实践团围绕科技助农、科创教育、志愿服务、乡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实践队的专业特长,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用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由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伟平、团委书记郭瑀凡带队,赴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自2019年暑假起,培小智·科技实践团连续4年在陕西省内开展以”科技助农 科普宣传“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服务,累计前往十余个乡村,服务千余村民,并广泛宣传,累计百余篇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效果。培小智·科技实践团自主设计“基于STM32单片机的水质检测系统”,该装置可以检测养殖池内水温及水质浑浊度,并且可以在电脑网页、手机app中查看数据,帮助养殖技术人员集中统一、随时随地监测鱼群的生存环境,掌握鱼群的生长状态,从而达到节省人力物力、促进智慧渔业发展的目的。促进智慧渔业发展,改变传统养鱼理念。为科技兴农注入新动力,书写乡村振兴“芯”篇章!智能学子通过专业技能为乡村网格化、信息化、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与转型而努力。
省级先进个人
省级先进个人—王雅璇

  王雅璇,女,中共党员,传媒学院团委书记。连续两年获得西安培华学院暑期“三下乡”优秀指导老师,指导团队荣获2021年陕西省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该同志带领传媒学院参与暑期三下乡的队伍成立社会实践宣讲队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让每一位新生认识了解三下乡活动,极大提高了培华青年爱党爱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她带队参加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在院系获得2021年省级优秀团队;她带队志愿服务社区地方,扶老助童彰显教育底色,获评先进荣誉称号;她带队开展基层团建工作,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申报陕西省样板支部;许许多多的“她带队”,一次又一次“去实践”,她扛起了责任与担当,凝结了经验与硕果。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最有效的磨砺,在此次“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感知到,暑期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是老师将学生带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省级先进个人—潘虹

  潘虹,男,中共党员,会计与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2019级学生。2019-2020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2021-2022年连续两年组建社会实践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星火计划小分队获得“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22年“星火计划青春实践团”重新出发,奔赴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带领小队成员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调研,为社区居民手把手安装反诈APP,面对面向居民科普当前最新诈骗形式,以案普法,实践结束后撰写《居民防诈骗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我们应当有所作为,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之中去。经过两年的经历积淀,我深深感受到三下乡的经历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将所学转为所用。社会实践弥补了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省级先进个人—冯泽亮

  冯泽亮,男,中共预备党员,体育学院学生会主席,2021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2022年学雷锋优秀先进个人,2022年优秀学生干部,2022年暑期三下乡“大秦曙光逐梦队”志愿服务队队长。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以文化人、以体育人、培养全人”的理念,结合体育学院学生特点,带领全队成员开展“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传播红色知识,传达亲情教育,送温暖下乡,送知识下乡,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下乡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了,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短短的十几天,支教、红色文化,以及亲情孝道、文娱汇演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作为当代大学生,这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感,用我们所学去回馈社会。一步一个脚印,希望我们的足迹可以遍布乡村每个角落,让希望在乡村中蔓延。
  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华青年把个人成长成才的“小”梦想,融入奉献社会、回报家乡、服务人民的“大”情怀。在实践中奉献爱党爱国的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激发建设家乡的青春热情,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培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