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双一流”系列访谈——访西安翻译学院副院长王霖

   西安翻译学院    2016-04-14    

“双一流”系列访谈——访西安翻译学院副院长王霖

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

  招生、就业作为高校的两个重要环节,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高校生源巨减,生源抢夺激烈,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高校面临“招生难”与“就业难”双重考验。

  在谈到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形式与现状时,王院长表示:生源是高校的生命线,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关乎生死存亡。在高校经历了大扩张后,全国生源下降、出国留学境外高校“入侵”,使得一大批民办高校,因生源不足挣扎在生死线上。尤其是2015年以来,陕西高职试行综合评价招生,民办院校招生方式上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宣传,改善校园、宿舍环境,免费看校,高额奖、助学金,调整专业结构等等招揽学生,以此尽可能多的完成招生计划。

  高校扩招以后,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2016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这无论是对大学生就业还是对高校招生都是不可小觑的。对于民办院校而言,招生中很多考生填报的都是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我们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招生计划与实际录取人数相差一倍,而超出计划一倍的人数在课程、师资、实验设施等条件可以满足的条件下,就业就成了问题。

  王院长认为:在学院“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说:“双一流”建设是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向内涵建设发展的指引和强大动力。西安翻译学院“双一流”建设,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以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为目标,以向应用型转变为路径,把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与转型发展高度融合,结合西安翻译学院“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技能”及“专业+英语+创新创业技能”的特色培养模式,打造品牌,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学院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因此,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是助力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器。

  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指的是在招生、就业领域,改变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原有的各自为阵的分裂的状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在关联性,进行联合与协作,通过“市场需求”和“资源共享”整合优势,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竞争,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高校的多方共赢。

  西安翻译学院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要以服务陕西地方区域经济为宗旨,建立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

  如何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首先就是在学院内部建立联动机制。就业是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渠道,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状况的“风向标”和“显示器”。建立学院内部联动机制即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每年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进行专业培养的调整,缩小招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招生就业中心将认真分析每年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一步完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切实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连续三年就业率低、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要实施果断的调整措施,整合相关教学资源,申办或置换新的专业。学校新设置专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实际,围绕办学特色,突出学科优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进一步促进西安翻译学院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目前,各个院校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优质生源,西安翻译学院的招生工作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近年来,西安翻译学院在学校层面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加大了宣传力度。但是,仅仅依靠学院层面的招生宣传还不够,要在学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形成院、系联动的工作机制,西安翻译学院实施的“全员招生工作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对提升西安翻译学院的招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招生方式上,西安翻译学院高职在逐步适应综合评价招生,而本科将采取的试行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这也是促进“双一流”的有效保障。

  鉴于就业工作对招生工作的导向作用,招生就业中心将会改进就业机制,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通过就业情况充分展示学院的教学质量,教学特色等。因此对就业工作我们应该健全制度,奖优罚劣,责任到人,按系包干,切实落实每位毕业生就业情况。从教师层面而言,应该把就业工作的效果与各院系、各专业、每位代课教师(专业课)的考核与利益相挂钩,建立了就业工作考核机制,从院系管理及就业管理人员层面而言,把招聘信息数量、推荐上岗成功数量、高质量就业、就业率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改进并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强化服务意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

  另外还要建立学院外部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学院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落实学院与用人单位的多方面合作,全面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加强校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机密结合。要达到充分的校企合作,首先,学院要能够“走出去”主动与企业联系,创建各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其次,除了创建校外实践基地以外,更要将企业的发展与学生的专业设置结合起来,开展校企合作班及订单班等,这是将招生和就业结合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选择校企合作班或订单班,毕业以后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实践或就业,达到招生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王院长表示:招生、就业工作是学院“进出口”的重要环节,在经济新常态下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更是学院“双一流”建设必不可少的举措,招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是实现学院“双一流”的有效保障。我们也将用科学的、发展的态度对待招生就业工作,为学院的“双一流”建设乃至东方哈佛的梦想助力!

“双一流”系列访谈——访艺术学院院长董千教授

构建艺术特色教育体系推进西安翻译学院的“双一流”建设

  艺术学院的“双一流”建设,旨在启发式教学与应用型指导相结合,突出艺术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严谨治学,加强实习实践,使之更好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力争将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创办成西安翻译学院的特色专业。

  董教授将“双一流”教育体系建设下的艺术学院作了重新新定位。他说:艺术学院要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落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型极强的学科,需要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以适应不同的艺术领域。这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必须充分调研行业企业,分析本专业相适应的岗位特点,提炼岗位必备的职业能力,围绕核心能力的要求来深化专业课程建设,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艺术学习不仅能成为就业和成才的工具和途径,更能成为影响每位学生发展的动力。

  我们将从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两方面做起。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西安翻译学院一直在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以校内工作室为平台,联合开发新课程,不仅仅是举办讲座,企业设计师进校园,更是为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对接的模式,人才培养和业界需求对接的模式,学生学业与社会职业对接的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使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对接,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就业要求相对应,模块化、组合式的专业课程体系。争取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的工作室模式。以项目或模拟项目带动主题教学,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创意与实现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同步培养。

  董教授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艺术学院要优化教师体系,大力引进和发展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艺术学院、院目前专职教师“双师型”已达到30%,我们力争两年内达到50%以上,并在“十三五”末期努力实现建立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艺术学院在聘请兼职教师的要求上,一直实行双师型优先聘用的原则,依托西安装饰协会,搜狐设计师网,西安市古建园林研究所等著名行业基地平台,专家讲座,实训指导,技术介绍,项目参与等。通过校企联合,并设想将校外项目与校内工作室联合,共享企业和行内优秀的人力资源,优化艺术学院的教师队伍。艺术学院一直采用传帮带形式,不仅以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还将专业的业内人士引荐与年轻教师,提供假期进修机会。

  同时,艺术学院在2015年初就制定了专业辅导员进班制,和学校近期提出的“青年导师制”不谋而合。去年起,专业辅导员(包括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每月必须利用自习时间一次进班辅导专业课,课余时间开放电话微信等设备,无偿为学生解答问题。实施一年多以来,在学生中反映良好。也为今年的青年导师制的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艺术学院本着校企双赢的原则,以巩固和扩大产学研合作办学为目标,制定新形势下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建立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运行的管理机构及相关管理办法。拟定实习教学计划,并与企业沟通,以保证校内、外实习教学的正常运行。同时,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建立学校师资培养及提升体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谈到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问题时,董教授介绍说,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已通过学生评课、评教,校长助理,学生进后勤、食堂兼职等形式,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校园事务中来,但学生似乎是管理组织系统中的最末端,所以话语权仍极为有限。学生是最了解校园、学校氛围、学校设施及服务的人,是高等教育的实际消费者,要让学生代表手中握着的“重权”,在校园事务中占据一席之地。对高校而言,学校向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符合需要的服务时,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与其有重要关系的管理事项中,将学生的意愿反映、落实到管理事项中。对于学生代表来说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一种社会体验、一种公民的民主体验、一种成长的经历和职业的准备。”因此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要学会老师把线拉在手里的放手。既不偏离方向,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配合学校管理,也为学校节省管理资源,同时最有效的收获是和学校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董教授表示: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转型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秉承老院长提出的高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坚持“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专业、一流的课程、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文化和一流的校园环境”。相信艺术学院将会在双一流改革的新形势下,谱写出新的篇章,为学院的发展绘出一份精美的彩图。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陕西站
掌握最新教育资讯

分享到 更多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